资讯栏目
最近聊到宣传片,特别是政府成果展示片,感触挺多的。这玩意儿吧,说简单也简单,不就是把政府干了啥、干成了啥拍出来嘛?但说难,那是真难。难点在哪?我觉得核心在于“给谁看”和“想达到啥效果”这两件事,得琢磨透了。
首先,政府成果展示片不是拍给自己人看的内部总结。它面向的群体其实挺广:上级领导要看你的工作亮点和思路;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要监督你承诺的落实;最重要的,是给咱老百姓看,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城市、自己关心的领域到底发生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。所以,它既要有高度,讲清楚政策落地、战略推进的“大棋局”;又得有温度,让普通市民能看懂、有共鸣,觉得“哦,这事儿跟我家门口那条路修好了有关”、“孩子上学那个新政策原来是这么回事”。这就特别考验讲故事的能力了,得把宏大的叙事掰开了、揉碎了,用大家能感知的细节呈现出来。
其次,做政府成果展示片最容易踩的坑,就是拍成“工作流水账”或者“技术流炫技”。我们接过不少项目,也看过不少片子,发现一个通病:堆砌大量工作场景、会议镜头、数据图表,画面是精美了,三维动画、数据可视化都用上了(这些我们当然也擅长做,MG动画做动态图表尤其直观),但看完后留不下深刻印象。为啥?缺灵魂!缺一条能把所有成果串起来的“线”。这条线是什么?是“人”。政府工作的最终落脚点,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更好吗?片子里的成果,如果能聚焦到“人”的感受上——比如某个政策让创业者省了多少心、某个环境治理项目让居民推开窗闻到了什么气味、某个民生工程让老人孩子脸上多了什么笑容——这样的政府成果展示片才真正有力量,才能打动人。
再一个难点是“度”的把握。既要充分展示成绩,又不能显得浮夸自满;既要体现领导重视和决策,又不能变成个人秀;既要专业严谨,又要避免枯燥晦涩。这个平衡点,需要制作团队对政府工作逻辑有很深的理解,同时具备高超的影像叙事技巧。我们做成都宣传片也好,做政府汇报片也罢,团队有个坚持:前期必须深入沟通,理解清楚这个项目最核心想传递的价值是什么,最想让目标观众记住什么。然后所有的镜头语言、文案撰写、音乐选择,甚至是用二维动画演绎一个抽象概念,还是用三维动画还原一个建设过程,都服务于这个核心价值。不是技术堆砌,而是用最合适的手段讲好故事。
所以啊,别看只是一部片子,一部好的政府成果展示片,它本质上是一次精准的沟通,一次形象的汇报,一次有力的凝聚。它把政府无形的努力、复杂的政策、丰硕的成果,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、听得懂、感受得到的画面和声音。这活儿,需要情怀,更需要专业。从前期策划挖掘亮点,到中期拍摄捕捉动人瞬间(无论是真实的民生场景还是需要动画辅助呈现的抽象理念),再到后期精雕细琢的剪辑包装(无论是大气磅礴的三维动画开场,还是清新活泼的MG动画图解),每个环节都得用心。我们做产品宣传片、企业宣传片、房地产动画,道理相通,但政府成果展示片承载的意义更重,要求也更高,因为它关乎公信力,关乎民心。能把这份沉甸甸的信任,通过影像的力量清晰、真诚、有力地传递出来,这就是我们做这类片子最大的价值所在。说到底,就是帮政府把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成果,用最打动人心的方式,讲给人民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