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栏目
前两天有朋友问我,说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产品宣传片案例参考一下。他说他们公司新推了个挺不错的智能家居产品,想拍个片子宣传宣传,但网上找了一圈,感觉要么太高大上不接地气,要么就是干巴巴讲参数,看得人打瞌睡。
这问题挺典型的。很多人一提到“宣传片”,脑子里可能就蹦出那种宏大的航拍、激昂的音乐,配上字正腔圆的画外音。不是说那种不行,得分东西。你要是给政府汇报工作,展示城市发展成就,那种大气磅礴的调调确实合适,我们做政府汇报片也讲究这个。但落到具体一个产品上,尤其是要直接打动消费者掏腰包的,那思路真得变。
我觉得琢磨产品宣传片案例,核心不是看它画面多炫酷(当然画面也不能差),而是看它有没有精准戳中用户的“痒点”和“痛点”。说白了,你这片子播完,观众得立刻明白两件事:第一,这玩意儿是干啥的?第二,它能给我生活带来啥实实在在的好处或者方便?比如说你那个智能家居产品,与其花大篇幅讲用了多牛的芯片、多复杂的算法,不如直接拍个场景:早上被轻柔的音乐唤醒,窗帘自动拉开,咖啡机开始工作,出门时家里设备自动进入安防模式……让观众一秒代入:“嚯,这生活,我想要!”
这就涉及到讲故事的能力了。好的产品片,其实是在讲一个关于“更好生活”或者“解决问题”的小故事。主角就是产品本身(或者使用产品的人),情节就是它如何让麻烦消失、让体验升级。动画在这儿特别有优势,尤其是三维动画、MG动画这些形式。你想啊,有些产品内部结构复杂,或者工作原理抽象,实拍可能根本拍不清楚。用三维动画,就能把产品“大卸八块”,从里到外、动态地展示核心优势,看得明明白白。MG动画呢,节奏快、信息量大、风格活泼,特别适合那些需要快速传递核心卖点、或者带点趣味性的产品。房地产动画也是这个道理,能把还没建好的楼盘未来景象生动展现出来。
所以你看,回到我朋友要的产品宣传片案例,关键真不在于案例库有多庞大。重点在于,制作团队有没有这个“翻译”能力——把产品的技术语言、参数语言,翻译成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价值语言、情感语言。同时,还得根据产品本身的调性、目标人群的喜好,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。是走温情路线?还是科技酷炫风?是用实拍+真人体验?还是用二维动画讲个趣味小故事?或者三维动画来场视觉奇观?这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无论是成都本地的特色产品想走出去,还是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新品发布,亦或是需要严谨汇报的政府项目,或者是企业自身形象的塑造(企业宣传片),道理都是相通的:知道你要对谁说话,知道你想让他们记住什么、感受到什么,然后找到最匹配、最有效的方式把它“演”出来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